大腸息肉指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的總稱。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在內鏡技術發展以前,大腸息肉的治療主要是開腹手術或經肛門切除,創傷較大,也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目前,隨著結腸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下摘除大腸息肉可以說已經成為治療大腸息肉的金標準。
臨床常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等,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適用于有蒂較大的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高頻電凝熱活檢鉗法
目前很少應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于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既簡便易行又安全可靠,還可以送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5.激光氣化法和微波透熱法
適于無需留組織學標本者。
6.黏膜剝離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
主要用于長蒂大息肉,難以懸于腸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腸壁電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
主要用于10~20顆以上息肉患者無法一次切除者。如果息肉較大,無法一次性切除,可以采用分塊電切的方法將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數量較多,若無法一次全部切除,則要求患者定期進行分次電切治療。內鏡下無法切除者則需施行外科手術治療。
9.內鏡、外科手術聯合治療法
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將息肉稀疏區以手術切除,這樣即可達到治療目的,又可維持大腸正常功能。由于大腸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學者公認為癌前期病變,所以,大腸息肉患者的定期隨訪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腸癌的高度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