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門診看到很多患友的糖尿病用藥方案不是很恰當,甚至嚴重錯誤。一經詢問,才知道是自己擅自調整的。而血糖卻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要么血糖離奇的高,要么高血糖與低血糖交替發生。下面介紹幾個認識上的誤區。期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誤區一:只要服藥了,就可以不控制飲食
怎么強調也不為過: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是治療糖尿病最基本、最優先也是必須的有效手段,在糖尿病的治療中處于首要地位。在此基礎上,若血糖還不理想,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每一個患者不同的病情給予適當的口服藥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服藥了,飲食就可以隨意吃了,也就不用運動了。飲食控制的原則——“總量減少”、“搭配均衡”、“拒絕糖食”、“少食多餐”。運動的原則——“強度適中”、“時間長短合適”、“有計劃性”、“可持續性”。
誤區二:藥物頻換,隨意聯用
經常有患者認為,服用一種降糖藥物血糖控制不好,就再加用一種,兩種還不達標,就三種甚至四種。這種想法也是不全面的。其危害是:藥效不增加,而“副作用” 增加。臨床常用的聯合用藥原則是:(1)同類藥的不同藥物之間避免同時應用;(2)不同類的藥物可以兩種或三種聯用;(3)胰島素可與任何一種口服降糖藥物同用。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搭配有:磺脲類+雙胍類、磺脲類+α-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噻唑烷二酮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
誤區三:胰島素有“依賴”、會“成癮”
到目前為止,胰島素仍然是最好、最高效的降糖藥。胰島素有“依賴性”、“成癮性”的認識是絕對錯誤的。由于以前醫學界曾將2型糖尿病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因此許多患者認為2型糖尿病不應該注射胰島素。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除1型糖尿病外,2型糖尿病在下列情況需要應用胰島素:(1)經足量口服降糖藥治療后,血糖仍未滿意控制者;(2)合并急性并發癥;(3)合并嚴重慢性并發癥;(4)合并其它嚴重疾病;(5)手術和應激反應;(6)感染;(7)妊娠等。
以上這些情況使用胰島素多數是暫時性的,待急性狀態消除后仍可改用口服藥。而對那些本來對口服降糖藥失效的患者,使用胰島素一段時期后,一方面消除了高葡萄糖毒性;另一方面可以讓胰島β細胞得到休息和恢復。這時可考慮改用口服降糖藥。當然,如果自身β細胞功能完全衰退,或者上述合并情況不能去除,就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
誤區四:跟著感覺走,血糖高了也不愁
由于不少糖尿病沒有任何癥狀,盡管血糖很高,也不看醫生。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大家知道,目前糖尿病診斷以及對病情的判斷,主要依據血糖水平,癥狀僅能作為參考指標。已有研究證明,糖尿病所有并發癥發生、發展與血糖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建議患者堅持定期進行血糖檢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一般建議血糖較穩定者,每2~4周查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時血糖,但對于那些血糖波動較大或在治療調整后,應適當增加血糖檢測的次數。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過去2-3月的平均血糖整體水平,一般要求 3~6月檢查一次,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血糖控制水平。
就目前現有的醫療技術水平看,全球都還沒有找到能徹底治愈糖尿病的藥物,但它一定是可預防、可控制的疾病。只要采取科學、合理方法,并持之以恒,通過您和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做到:血糖達標,輕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