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神經病指中樞與周圍神經或者說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表現出解剖學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經有器質性的病變。
神經系統疾病的定向檢查
(1)有無神經病損。
(2)神經病損是反映原發性神經疾病,還是其他系統疾病的并發癥。
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無不受神經系統的影響與支配,大多數疾病遲早都會出現神經系統的表現或癥狀,神經科與其他臨床學科有廣泛聯系,頭痛、頭暈、昏迷、腦死亡等。因此,在神經疾病診斷時,應強調全身整體觀念。
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方面,病史和體格檢查十分重要。腦脊液檢查和其他實驗室檢查、肌電圖、腦電圖也往往能提供重要線索。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在一些疾病的診斷上起重要作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定量腦電圖、神經系統誘發電位、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眼震圖等新技術均有助于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開玩笑或者罵人時經常使用“神經病”這個詞,其實,人們心里想表達的內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義。“神經病”與“精神病”還是可以區分開來的。
而精神病大多是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癥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因為精神活動都是大腦的功能,所以在神經系統疾病時,或者其它部位的疾病影響到大腦時,有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精神方面的異常,我們把這叫作精神癥狀。反之,在大腦沒發現什么具體問題的情況下,出現了精神方面的嚴重異常,就叫精神病。
還有一種輕性心理障礙疾病—神經癥,也容易在診斷時與神經病混淆,最大的區分點在于神經癥的患者一般能主動求治。
神經癥又稱神經官能癥、心理癥或精神神經癥,是一組輕性心理障礙的總稱。神經癥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觀感覺方面的不良,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表現為當事人一般社會適應能力保持正常或影響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對自己的不適有充分的感受。
通俗的講,診斷神經病時還需要醫生的客觀檢查,看看有無病變。如果有病變,很可能就是神經系統出現問題,要考慮神經病;如果沒有發現病變,就很可能是精神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