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損傷是臨床常見的損傷,工傷事故中四肢的擠壓傷、骨折、切割傷時均有可能傷及周圍神經,雖不會危及生命,但可引起嚴重的功能喪失,因此必須樹立任何損傷都可能傷及周圍神經的概念,嚴防漏診。周圍神經損傷時由于神經再生速度慢(1mm/天)、易引起肌萎縮、灼性神經疼痛,以及肢體內部肌功能恢復困難,而周圍神經損傷后的功能恢復狀態與處理的時間關系密切,每延誤6天就喪失1%功能。因而早期的正確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
1周圍神經損傷的機理與分類
1.1損傷機理
引起軟組織損傷的一切因素均可導致周圍神經損傷,最常見為鈍性損傷,其次為貫通傷或撕裂傷,牽拉傷也可引起,此外由于神經大多與骨和血管相鄰,在骨折錯位或血腫壓迫時,周圍組織壓增高時,亦可引起神經損傷,如上、下肢的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由刺傷所致的銳性神經切割傷不多見。
1.2周圍神經損傷的分類
一度僅神經傳導功能的喪失,無解剖學損傷。
二度軸索斷裂但無神經鞘斷裂。
三度軸索和神經鞘均斷裂。
四度神經束斷裂。
五度神經橫斷傷。
2診斷
周圍神經損傷的診斷多數通過物理檢查并結合病史,即可明確診斷和判定損傷類型。當損傷涉及特定的神經時,可有相應的感覺和運動異常,判斷疑問者可借助于肌電生理儀的檢測。一時診斷困難者應定期進行復查,不應輕易下結論,以免延誤診斷。引起周圍神經損傷的肢體創傷常見部位如下:①肩關節脫位并發腋神經損傷;②肱骨干骨折并發橈神經損傷;③肘部損傷并發尺神經及正中神經損傷;④橈骨下端骨折并發正中神經損傷;⑤膝關節損傷并發腓總神經、脛神經損傷;⑥髖關節脫位并發股神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