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一般會有皮膚發紅、皮膚瘙癢、皮膚肥厚等癥狀出現,這種皮膚病很多人都聽過,但很多患者都是因為不知道這種病有哪些癥狀發生誤診,給自己的健康帶來了很大的損害,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皮炎疾病的癥狀介紹。
不同年齡段患者的表現
⒈ 嬰兒期
以往又稱嬰兒濕疹。大約60%的病例都在1歲以內發病,通常在出生2個月以后。初為頰面部紅斑、瘙癢,繼而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針頭大丘疹、丘皰疹,密集成片。由于搔抓、摩檫,很快形成糜爛、滲出性損害和結痂等。皮疹迅速擴展到其他部位,包括頭皮、額部、頸、腕、四肢屈側等。滲出性損害最常見于嬰兒。皮疹多形性,界限不清,由于搔抓,可出現繼發性損害及感染。病情時輕時重,某些食品或環境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一般在2歲以內逐漸好轉、痊愈。
⒉ 兒童期
多在嬰兒期緩解1~2年后,自4歲左右開始加重,少數嬰兒期延續發生。皮損累及四肢伸側或屈側,常限于肘窩、腘窩等處,其次為眼瞼、顏面部,皮損潮紅,滲出現象較嬰兒期輕,丘疹暗紅,伴有抓破等皮膚損傷,久之,皮疹肥厚呈苔蘚樣變。少數可呈結節性癢疹樣損害,呈黃豆大小、角化明顯的隆起性堅硬結節,正常皮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散布于四肢伸側,附近淋巴結可腫大。
⒊ 成人期
指12歲以后青少年及成人階段的特應性皮炎,可以從兒童期發展而來或直接發生。皮損為苔蘚樣變,或呈急性、亞急性濕疹樣損害,好發于肘窩、腘窩、四肢、軀干。除上述癥狀外,皮疹常為泛發性干燥丘疹,或局限性苔蘚化斑塊。抓后有血痂,鱗屑及色素沉著,較少滲出。皮膚廣泛受累和苔蘚化,可形成“播散性神經性皮炎”改變。約60~70%可伴有支氣管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
皮炎的臨床癥狀是:
1、皮膚出現片狀、條狀或不定形狀紅腫,有滲出時可有痂皮復蓋,當皮膚有損傷時可有糜爛或潰瘍出現,局部有痛癢感。
2、當皮膚被大量炎性滲出物復蓋及慢性皮炎時,可見有皮膚被毛脫落。皮膚增厚,有皺裂。
3、患真菌性皮炎時,患部脫毛,局部有白色粉末狀結痂,痂下及周圍有紅色突起。
4、患寄生蟲性皮炎時,頭部、背部、腹部可見有發紅的疹狀小結,表面有黃色痂皮,并有脫毛現象和劇癢感。
可發生以下并發癥:
脂溢性皮炎與皮脂分泌過剩,飲食、生活、細菌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長時間不治療,皮脂侵蝕毛發,很容易滋生細菌感染,導致毛發破壞逐漸引起脫發癥狀,最終導致斑禿或者脫發。
皮膚廣泛受累和苔蘚化,可形成“播散性神經性皮炎”改變。約60~70%可伴有支氣管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
溫馨提示:
皮炎患者在發病期間忌辛、辣、酒類等食物。對魚、蝦等易誘發本病的食物,應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但無須盲目地忌口。生活中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洗燙、肥皂及各種有害因子的刺激。
【參考文獻:《皮炎濕疹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