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疾病根據病因分為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不同類型的疾病癥狀表現有差異,很多人對于皮炎的癥狀不是特別清楚,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詳細說說皮炎的常有癥狀。
1、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是由許多因素導致的皮膚炎癥反應。常見的過敏性皮炎主要有二類:接觸性皮炎和化妝品皮炎。不同致病因素所致的過敏反應不同。
接觸性皮炎是因皮膚或粘膜部位接觸某種外來刺激物質后所導致的皮膚急性炎癥反應。其原因可分兩大類:原發性刺激,主要由強酸、強堿、斑蟊和某些刺激性較強或濃度較大的化學物質引起。此類無個體選擇性,且無潛伏期,任何人接觸均可立即引起皮膚急性炎癥;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此型主要是遲發性變態反應(第vI型變態反應)。是由于接觸某種刺激因子(過敏原)作用于皮膚和粘膜后,僅有少數具有特異性過敏體質的人發病,初次接觸后并不立即發病,而往往經過4—20天的潛伏期(平均7—8天)使機體先致敏,如再次接觸該物質后,可在12小時左右(一般不超過72小時)即可發生皮炎。此類過敏反應是接觸性皮炎中最常見者。
由化妝品引起的皮膚炎癥,稱化妝品皮炎。有人經常使用某種化妝品,一旦停用或再次使用便會發生過敏反應;也有人在首次使用后面部即出現過敏反應;還有的是在使用后經過日光照曬而發生反應。
多數患者在使用化妝品后數小時即發生過敏現象,這在醫學上稱立即型(或速發型)過敏反應;經過數天才發生過敏反應的則稱為遲發型反應。一般以立即型反應較多。化妝品皮炎輕者僅有局部皮膚瘙癢,少許零散的小紅丘疹、紅斑及輕度腫脹,重者局部皮膚水腫,有彌漫性紅斑,大小不等的水疤,甚至滲液糜爛。
2、接觸性皮炎
是由于皮膚粘膜接觸某些物質后,在接觸部位發生急性皮膚炎癥反應 。其發生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臨床表現為紅斑、水皰、大皰甚至壞死等。病程有自限性。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好發于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發生于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發可脫落、稀疏。面部損害多見于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后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狀斑片。皺褶部多見于腋窩、乳房下、臍部和腹股溝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屑少,濕潤,常伴為糜爛、滲出。多見于30歲至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經過,易反復發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螨蟲皮炎并發。
4、激素依賴性皮炎
激素依賴性皮炎是皮質類固醇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簡稱,是因由于長期反復不當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近年來,因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又頑固難治愈,已成為醫學專家們關注的焦點。
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癥狀特點:
① 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質類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膚出現紅斑、丘疹、干燥脫屑、萎縮、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痤瘡、色素沉著異常、酒渣鼻樣皮炎、口周皮炎、光過敏、多毛、不易辯認的癬,魚鱗病樣變化等繼發癥狀等。
② 應用激素藥物后,原發病病情雖可得到迅速改善,一旦停藥,1—2日內,用藥部位皮膚又會發生顯著紅斑、丘疹、皸裂、脫屑、小膿瘡、瘙癢和觸痛等癥狀。當再用該藥,上述癥狀和體征會很快減退,如再停用,皮炎癥狀又迅速再次發作,而且逐漸加重,對激素的依賴性較為明顯,尤其以面部、外陰部多見。
③ 局部有明顯自覺瘙癢或灼熱感。
5、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苔蘚,中醫認為皮質抑制和興奮功能紊亂所致 。情緒局部刺激和辛辣酒類可加重和誘發本病。常年不愈,愈后易復發。臨床表現以劇烈瘙 癢或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征。
6、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由日光誘發的一種遲發性光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有人認為主要由中波紫外線引起,也有人認為主要由長波紫外線引起。臨床表現為多形性皮疹,可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鱗屑、苔蘚樣變,常以某種皮疹為主。主要表現以下類型:斑塊形、紅斑型、濕疹型、癢疹型和蕁麻疹型。
溫馨提示:
皮炎患者應注意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蒜、韭菜、生姜、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咖喱等。因為這些食品,辛燥溫熱,動風耗血,能使血熱加重,癥狀加重;同時這些食品也有溫陽高興作用,能使大腦皮層高興,精神激動,從而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治療皮炎100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