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疾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困擾,很多患者都因為沒能及時的確診該疾病而引發疾病惡化,進而承受巨大的病痛折磨,更甚至失去生命,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們應該掌握瘤的診斷常識,及時幫助患者知道病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瘤的診斷檢查方法介紹。
1、病理檢查
1.細胞學檢查
由于腫瘤細胞較正常細胞容易從原位脫落,故可用各種方法取得瘤細胞和組織顆粒,鑒定其性質。例如,用濃集法收集痰、胸水、腹水或沖洗液等細胞;用拉網法收集食管和胃的脫落細胞;用印片法取得表淺的瘤體表面細胞。還可用穿刺法取得比較深在的瘤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有假陽性或陽性率不高的缺點,尚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2.活體組織檢查
通過各種內窺鏡活檢鉗取腫瘤組織;或施行手術切取;或用針穿刺吸取等方法,進行活體組織檢查,是決定腫瘤診斷及病理類型準確性最高的方法,適用于一切用其他方法不能確定性質的腫塊;或已懷疑呈惡性變的良性腫瘤(腫瘤【譯】: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異常病變。)。該檢查有一定的損傷作用,可能致使惡性腫瘤擴散,因此,需要時宜在術前短期內或手術中施行。
1.酶學檢查
腫瘤組織中某些酶活性增高,可能與生長旺盛有關;有些酶活性降低,可能與分化不良有關。實驗室酶學檢查對腫瘤有重要輔助診斷作用。例如肝癌病人在血中γ-谷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和鹼性磷酸酶的同功異構酶均可升高;骨肉瘤的鹼性磷酸酶活性增強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弱;前列腺癌時酸性磷酸酶可升高;肺鱗狀細胞癌的脂酶活性隨分化程度降低而減弱。
2.免疫學檢查
由于癌細胞的新陳代謝與化學組成都和正常細胞不同,可以出現新的抗原物質。有些惡性腫瘤組織細胞的抗原組成與胎兒時期相似,如原發性肝癌病人血清中出現的甲種胎兒球蛋白(AFP),AFP的特異性免疫檢查測定方法是肝癌最有診斷價值的指標。結腸癌的血清癌胚抗原(CEA);胃癌的胃液硫糖蛋白(FSA)、胃癌相關抗原(GCAA)、а2 糖蛋白(а2GP)也可作為診斷參考。另一類免疫學檢查是用放射免疫或熒光免疫技術檢測激素,如絨毛膜上皮癌和惡性葡萄胎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3、內窺鏡檢查
凡屬空腔臟器或位于某些體腔的腫瘤,大多可相應的內窺鏡檢查。內窺鏡有金屬制和纖維光束兩類。常用于鼻咽、喉、氣管支氣管、食管、胃十二指腸、膽道、胰、直腸結腸、膀胱、腎、陰道、宮頸等部位的檢查。還可以檢查腹腔和縱隔等。通過內窺鏡可窺視腫瘤的肉眼改變、采取組織或細胞行病理形態學檢查;或向輸尿管、膽總管或胰管插入導管作X線造影檢查。可大大提高腫瘤診斷的準確性。
4、超聲波檢查
利用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或其他病變組織對聲抗阻和衰減率的不同,以取得不同的超聲反射波型來進行診斷。方法簡便而無痛苦。常用于肝、腎、腦、子宮和卵巢等腫瘤的診斷和定位,對鑒別囊性或實性腫塊有價值。不可以測定胸水、腹水,并間接測定腦中線移位情況。目前常用的灰階超聲波檢查更為準確,如對肝內直徑在1.0cm以上的占位病變,不但容易發現肝實質異常改變,而且可看到肝靜脈、門靜脈和肝外膽道的走向,扭曲,擠壓,變形等,有利于早期診斷和定位。超聲多普勒(Doppler)法可精確了解腫瘤的血供情況。
溫馨提示
患者應該食用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纖維素的量應該保持在每天至少30克。豆制品一天應該攝入1~2次,也可以是豆腐、低脂豆奶、豆類蛋白粉等。多為病人提供一些足夠劑量的鈣質以及維生素D,防止病人會出現骨質疏松等癥狀,盡可能的保證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