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腫瘤是小兒多以不規則局限性肝腫大為最初癥狀,腫塊位于右腹或右上腹部,病史中常記述腫瘤生長迅速,有的可達臍下或超越中線,表面光滑,邊緣清楚,硬度中等,略能左右移動,無壓痛,早期除有輕度貧血外,一般情況多良好。
肝腫瘤的檢查
血清學和影像學的不斷發展為亞臨床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各種方法,臨床上把血清學診斷稱為“定性診斷”,影像學診斷稱為“定位診斷”,穿刺活檢或脫落細胞檢查稱為“病理診斷”這些方法的綜合應用可提高診斷的正確率。
1、甲胎蛋白(AFP)檢測
AFP對肝細胞其準確率達90%左右,其臨床價值有:
(1)早期診斷:能夠診斷亞臨床病灶,可在癥狀出現8個月前左右做出診斷。
(2)鑒別診斷:因89%肝細胞癌病人血清中AFP大于20ng/ml,因此甲胎蛋白低于此值又無其他肝癌證據者,可排除肝癌。
(3)有助于反映病情好轉與惡化,AFP上升者表示惡化,下降者如臨床也改善則病情好轉。
(4)有助于判斷手術切除的徹底以及預示復發與否,術后AFP下降至正常值者示切除徹底,降而復升者提示復發,也可在復發癥狀出現前6~12個月做出預報。
2、肝穿刺活組織檢查
對診斷基本明確的可以不做肝穿刺檢查,因為肝臟穿刺有一定的并發癥,最常見為出血,另外肝穿刺時穿刺針會穿過門靜脈或肝靜脈及膽道,此種情況就有可能會有癌細胞被帶到血管內,引起轉移。
3、B超
可顯示大于1cm的腫瘤,診斷正確率為90%,可顯示腫瘤大小,部位形態,數量,肝膽管,門靜脈,脾臟,腹腔淋巴結等,同時對有無肝硬化,脾大腹水也可做出診斷。
4、CT
對肝癌的診斷準確率為93%,最小分辨顯示為1.5cm,其優點是可直接觀察腫瘤的大小,位置和肝靜脈門靜脈的關系,并可診斷門靜脈或肝靜脈有無癌栓。
肝腫瘤的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輔助檢查結果可以論斷,臨床診斷要點:
1、既往肝炎史。
2、肝區疼痛和其他臨床癥狀。
3、AFP>400μg/L持續4周以上,或者AFP>200μg/L持續8周以上。
4、B超,CT發現肝臟有占位性病變,可除外轉移或良性腫瘤。
肝腫瘤的鑒別診斷:
首要區別肝大的原因,是否為代謝性疾病,良性肝腫瘤,如肝海綿狀血管瘤以及肝的轉移瘤如神經母細胞瘤,經甲胎蛋白測定,超聲波探測和CT或核磁可協助診斷。
用靜脈腎盂造影檢查,可與腹膜后腫瘤如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畸胎瘤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