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中暑的診斷可根據在高溫環境中勞動和生活時出現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和(或)暈厥,并應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診斷,與熱射病特別需要鑒別的疾病有腦炎,有機磷農藥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瘧疾。熱衰竭應與消化道出血或宮外孕,低血糖等鑒別。熱痙攣伴腹痛應與各種急腹癥鑒別。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11508-89),可將中暑分為以下三級: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蚵杂猩?。
2、輕癥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外,出現面色 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重癥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
熱射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41℃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數小時或老年,體弱,慢性病患者在連續數天高溫后發生中暑,先驅癥狀有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惡心,出汗減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出現嗜睡,譫妄或昏迷,皮膚干燥,灼熱,無汗,呈潮紅或蒼白。周圍循環衰竭時呈紫紺,脈搏快,脈壓增寬,血壓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淺,后期呈陳-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縮小,后期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嚴重患者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或肝,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實驗室檢查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尿蛋白和管型出現,血尿素氮,谷丙和谷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紅細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增高,血pH降低,血鈉,鉀降低,心電圖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
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環境中強體力勞動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實驗室檢查有血鈉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
熱衰竭常發生在患者對熱不適應,體內常無過量熱蓄積,患者先有頭痛,頭暈,惡心,繼有口渴,胸悶,臉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弱或緩慢,血壓偏低,可有暈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現周圍循環衰竭,實驗室檢查有低鈉和低鉀。
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的主要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雖有所不一,但在臨床上可有二種或三種同時并存,不能截然區別。
晚近證明在高溫下從事體力勞動,在臨床未出現中暑癥狀前,一組反映機體受應激的血清急相反應蛋白(acute phase response proteins)--α-酸性糖蛋白,觸珠蛋白,銅蘭蛋白和α-抗胰蛋白已有升高,提示機體已受熱影響。
鑒別診斷
1、老年性肺炎常與中暑并存其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甚至缺乏呼吸等癥狀,如咳嗽,咯痰等,更缺乏典型的肺炎體征??杀憩F為食欲不振,意識障礙或精神異常,有些表現為心悸,胸悶,心動過速心律不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發熱,體溫多在39℃以下,個別可無發熱面僅表現為多汗,周圍血象,白細胞正?;蛏?,分類以中性增多為明顯,易合并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 休克,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早期呼吸音減弱,可出現少許濕性啰音,多在一側局部肺底部多見,發生在慢性支氣管炎基礎上的,兩肺可出現多種干,濕性啰音。上述肺部體征可提供肺炎的線索,X線檢查可明確診斷。
2、腦出血常與中暑并存本病起病急驟,表現有頭痛,嘔吐,進行性言語不清和昏迷,鼾聲大作,小便失禁,可有抽搐,丘腦出血累及丘腦下部,橋腦出血者表現為高熱,昏迷,頭顱CT可明確診斷。
3、血糖升高老年人糖耐量減低,50歲以上糖尿病發病率明顯升高,5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40%左右,且患者缺乏自覺癥狀,尿糖常為陰性。中暑會使病情加重,使隱性糖尿病者發病,重癥中暑的應激狀態亦可使血糖升高,但一般不超過15~20mmol/L。
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非酮癥高滲性昏迷本病的誘發因素中以感染占首位,發熱即成為主要癥狀之一,感染以肺部感染為多見,中暑亦是誘發因素之一。常以昏迷,失水,休克而就診。非酮癥高滲性昏迷多數見于老年人,半數無糖尿病史,實驗室檢查能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