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診斷一般不困難,有時因為病史不清楚或體征表現不典型,會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鑒別診斷的要點是把握住各有關疾病的特點,將所得病史與檢查結果結合起來進行周密分析,作出鑒別。
1.宮內妊娠
在妊娠前3個月,個別孕婦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誤認為月經正常來潮而子宮又增大,往往錯診為肌瘤,應詳細追問以往月經史(包括量的多少),有無生育史,年齡多大(年青的肌瘤機會更少);還應注意有無妊娠反應,如為妊娠,子宮增大符合月經減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宮較硬,此外妊娠者外陰,陰道著紫藍色,子宮頸柔軟,乳房脹感,乳暈外可出現次暈,妊娠達4個月以后,可感胎動或聽到胎心音,用手探觸可感到子宮收縮,除病史,體征外,還可做妊娠試驗或B超顯象檢查來鑒別。
過期流產伴有不規則陰道流血,尿妊娠試驗呈陰性反應,易誤診為子宮肌瘤,但過期流產者有停經史,曾有妊娠反應,子宮形態正常,行B超檢查,一般可確診,必要時可行診刮鑒別。
子宮肌瘤可以合并妊娠,也必須想到,否則或漏診妊娠或誤診為葡萄胎,以往如曾查到肌瘤,目前又有早孕史和體征,而子宮大于停經月份,無陰道流血,孕試陽性,則診斷當無困難,但以往未經確診者,應詳細詢問月經是否過多,有無不孕史,檢查時注意子宮有無肌瘤突出,必要時可嚴密觀察,如為葡萄胎,則停經后常有少量陰道流血,而腹部包塊在短期內長大,妊娠試驗陽性且滴定度高;B型超聲檢查葡萄胎呈雪片狀特有波型。
2.卵巢腫瘤
卵巢囊腫不易與子宮肌瘤混淆,因為兩者硬度不同,前者為囊性而后者為實性,同時前者與子宮中間有分界,可與之分開,而子宮肌瘤則與子宮關系密切不能與之分開,移動宮頸則隨之活動,診斷遇到困難較多的是卵巢實性腫瘤與漿膜下子宮肌瘤,兩者均為實性腫物,如果肌瘤在子宮的一側,尤其帶蒂漿膜下肌瘤有時鑒別困難,須借B超檢查協助,卵巢惡性腫瘤也為實性腫塊,與子宮牢固粘在一起融成一個團塊時,雖屬子宮外在腫塊但與之不能分開,有時被誤診為子宮肌瘤,年齡是一個重要的線索,肌瘤多見于中年婦女,有月經不調,而卵巢癌多見于老年婦女,若患者為絕經后婦女首先要考慮為卵巢惡性腫瘤,結合其他卵巢惡性腫瘤的體征如子宮直腸陷凹結節或腫塊,子宮固定不動等均有鑒別價值,診斷性刮宮了解宮腔大小,方位以及內膜有無病變有幫助,B超檢查若見到雙側卵巢即可排除卵巢腫瘤,從子宮肌瘤與卵巢惡性腫瘤B型超聲的聲像圖之不同亦可鑒別,闊韌帶內巨大子宮肌瘤觸之為實性腫物,居子宮的一側,有時被誤診為卵巢實性腫瘤,卵巢實性腫瘤若不是惡性一般活動度好,而闊韌帶子宮肌瘤則活動受限,少見的情況下,巨大子宮肌瘤囊性變可被誤為卵巢囊腫,陰道檢查:若為大肌瘤囊性變,摸不到宮體,而卵巢囊腫,除囊腫外可觸及子宮體。
3.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常見病,而其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子宮內膜異位癥往往宮骶韌帶增粗或有結節,病史上有痛經,經期肛門墜痛,腹瀉等癥狀有助于與子宮肌瘤鑒別,子宮肌瘤有月經過多或經期紊亂,但無痛經。
4.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也表現為子宮增大,月經過多,好發于中年婦女,與子宮肌瘤,從病史與陰道檢查所見頗有類似之處,重要的鑒別點是子宮腺肌病的臨床癥狀特點突出是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并伴有肛門下墜感;陰道檢查子宮呈一致性增大,一般為10~12周妊娠大小,很少大于12周妊娠大小,其質地堅硬,有時經前及經后子宮大小可有變化,經前,經期子宮略增大而于經后較前略小,可能與肌壁間病灶內經期積血有關,子宮肌瘤的子宮多呈不規則增大,質韌,雖有月經過多癥狀但無痛經,有時兩者可以并存,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病,病史可以出現痛經癥狀。
5.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常見癥狀是不規則陰道出血,并有子宮增大,從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有相似之處,發病年齡不同,子宮內膜癌好發于老年婦女以絕經后出血為多見,同時有白帶增多而子宮肌瘤則多見于中年婦女,陰道檢查兩者均有子宮增大,子宮內膜癌子宮為一致性增大,質較軟,對更年期婦女應警惕子宮肌瘤合并子宮內膜癌,因此子宮肌瘤患者術前常規作診斷性刮宮可以排除子宮內膜癌。
6.子宮頸癌
宮頸癌癥狀有不規則陰道出血,白帶增多或流惡臭的陰道溢液而子宮黏膜下肌瘤脫出于宮頸口或宮頸黏膜下肌瘤伴有感染均可產生同樣的癥狀,窺器看陰道內腫物表面有潰爛,壞死,外觀似菜花狀宮頸癌,陰道檢查可協助鑒別,子宮頸癌宮頸增大,硬,腫物表面脆,極易出血,穹隆部往往也被累及變硬;而黏膜下肌瘤表面光滑,不硬,不脆,子宮頸質軟,穹隆完整質軟,帶蒂黏膜下肌瘤可以轉動,宮頸刮片及組織活檢可確診宮頸癌。
7.盆腔炎性腫塊
結核附件炎性腫塊,觸之實性較硬,與子宮緊密粘連,包塊不活動,子宮邊界不清,易與子宮肌瘤混淆,但兩者的病史與癥狀均不同,結核包塊患者有結核史,特別是腸結核及腹膜炎史,不育史,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若為活動性結核則有低熱,體弱,血沉快,而子宮肌瘤以月經過多為主訴,診斷性刮宮若為子宮內膜結核即可確診為結核性包塊,子宮肌瘤一般宮腔增大,B超也可協助鑒別包塊的來源。
8.慢性子宮內翻
慢性子宮內翻陰道內脫出腫物,其表面為子宮內膜,可誤診為黏膜下子宮肌瘤脫出于陰道,仔細檢查于腫物下方兩側可見到外翻的輸卵管內口,進一步雙合診檢查盆腔內空虛,觸不到宮體即可鑒別,追問患者曾有急性子宮內翻的病史,現在此病已很少見,臨床須注意的是在檢查脫出于陰道外的黏膜下子宮肌瘤時應警惕是否同時伴有子宮內翻。
9.子宮肉瘤
子宮肉瘤與子宮肌瘤均有子宮增大,陰道出血,有其相似之處,臨床往往將子宮肉瘤誤診為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發生于育齡婦女,生長緩慢,絕經后逐漸萎縮為其特點,而子宮肉瘤好發生于老年婦女,生長迅速,若子宮腫瘤增長迅速,特別是絕經后婦女子宮增大首先應考慮子宮肉瘤,并須注意是否有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出現腰腿痛等壓迫癥狀,陰道檢查肉瘤子宮增大,質軟或硬,有時從宮口有息肉樣贅生物脫出,暗紅色,或粉色,質脆,觸之易出血,診刮可有幫助,若未侵及內膜則得不到陽性結果。
10.子宮肥大癥
子宮肌壁組織平滑肌細胞肥大,肌層增厚,子宮一致性增大,發生于育齡婦女,往往伴有月經過多,一般子宮孕8~10周大小,多見于經產婦,B超無瘤核,診刮內膜無異常發現。
11.子宮畸形
雙子宮或殘角子宮不伴有陰道或宮頸畸形者易誤診為子宮肌瘤,畸形子宮一般無月經過多的改變,如年青患者在子宮旁有較硬塊物,形狀似子宮,應想到有子宮畸形的可能,常須行子宮輸卵管造影以明確診斷,自有B超檢查以來,畸形子宮易于診斷,甚至殘角子宮早期妊娠于破裂前即可明確診斷。
12.陳舊性宮外孕
陳舊性宮外孕合并盆腔血塊并與子宮附件粘連一起者,有可能誤診為子宮肌瘤,然而,仔細詢問有無停經史,急性腹痛史及反復腹痛發作,結合病人多伴有嚴重貧血貌,婦檢穹窿部飽滿,觸痛,盆腹腔包塊與子宮難以分開,且包塊邊界模糊,硬度不如肌瘤等特點,應想到陳舊性宮外孕的可能,此時,可行陰道后穹窿穿刺,必要時注入10ml鹽水,則可抽出陳舊性血液及小血塊則鑒別容易,B超顯象檢查可助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