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診斷過程比較多而且很繁瑣,所以導致很多患者怕麻煩而不愿意接受正規的檢查。其實正規的診斷是治愈子宮肌瘤的保證,患者首先應該及時進行婦科檢查,發現子宮不規則增大或均勻性增大,根據診斷結果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手段。
一般,常見的檢查子宮肌瘤的方法有
1、中醫診斷
中醫學是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強調“證”的辨析和確立,然后根據“證”處方遣藥,施以治療。本病應在辨病明確善證、惡證的基礎上進行辨證(中醫外科診療疾病的特點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先辨病,后辨證。辨病與辨證,都是認識疾病的過程。辨病就是辨識具體的疾病,與辨證都是以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依據,區別在于一為確診疾病,一為確立證候)。病之初期,瘀血內結胞宮,小腹脹滿,多為實證;中期包塊增大,瘀阻胞脈,血不歸經,月經量多,或經期延長,多為邪實正虛;后期出血日久,血虧氣弱,患者面色無華,多數正虛。
2、婦科檢查
發現子宮不規則增大或均勻性增大,如漿膜下肌瘤在子宮表面可捫及單個或數個結節狀突起,質硬;粘膜下肌瘤有時可使宮口開大,并通過宮口觸到宮腔內肌瘤的下端;如懸垂于陰道內,可看到瘤體并觸摸到其蒂部。
3、探測宮腔
探測宮腔:用探針測量宮腔,壁間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宮腔增大及變形,故可用子宮探針探測宮腔的大小及方向,對照雙合診所見,有助于確定包塊性質,同時可了解腔內有無包塊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須注意子宮腔往往迂回彎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擋,使探針不能完全探入,或為漿膜下肌瘤,宮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誤診。這是常見的子宮肌瘤的診斷方法。
4、診斷性刮宮
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不易用雙合診查出,可用刮宮術協助檢查子宮肌瘤。如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宮腔感到有凸起面,開始高起后又滑低,或感到宮腔內有物在滑動。但刮宮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壞死,甚至敗血癥,應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刮出物應送病理檢查。疑為粘膜下肌瘤而診刮仍不能明確者,可采用子宮造影術。這也是常見的檢查子宮肌瘤的方法。
5、子宮輸卵管造影
這種檢查子宮肌瘤的方法不但可顯示粘膜下肌瘤的數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對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而且方法簡單。有肌瘤處造影攝片顯示宮腔內有充盈殘缺。
6、超聲檢查
目前國內B超檢查較為普遍,也是常見的子宮肌瘤的診斷方法。鑒別肌瘤,準確率可達93.1%,它可顯示子宮增大,形狀不規則;肌瘤數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內是否均勻或液化囊變等;以及周圍有否壓迫其他臟器等表現。由于肌瘤結節中腫瘤細胞單位體積內細胞密集,結締組織支架結構的含量及腫瘤、細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結節于掃描時表現為弱回聲,等回聲和強回聲3種基本改變。
弱回聲型是細胞密度大,彈力纖維含量多,細胞巢狀排列為主,血管相對豐富。強回聲型,膠原纖維含量較多,腫瘤細胞以束狀排列為主。等回聲型介于兩者之間。后壁肌瘤,有時顯示不清。肌瘤愈硬衰減表現愈重,良性衰減比惡性明顯。肌瘤變性時,聲學穿透性增強。惡變時壞死區增大,其內回聲紊亂。
溫馨提示
對于比較小的肌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患者不能僅靠婦科檢查進行確診。通過B型超聲可以較明確顯示肌瘤大小及部位。診斷性刮宮可以感覺到內膜有突起或明顯不平,通過以上檢查,診斷一般無困難。對肌瘤增長迅速或絕經后仍繼續增大,由硬變軟者,應考慮有病情惡變的情況。
【參考文獻:《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7 第1期《子宮肌瘤治療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