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高弓足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案因人而異,需要通過詳細的評估結合患者的意愿來擬定具體的治療方案。目前主要的手術方式包括:外固定技術、軟組織手術、截骨矯形術和關節融合術等,復雜的畸形有時需要聯合使用多種術式行多次治療。針對畸形部位和嚴重程度的不同,可選術式也不盡相同。手術目的為矯正畸形、重建足部肌力平衡、恢復可以穿正常鞋的跖行足、如果無繼發性骨關節炎則要保護盡可能多的關節功能。手術治療的原則要求不僅要糾正現有畸形,還需兼顧抵抗其潛在的變形力,盡可能降低復發率。手術治療方案須依照術前評估的結果和患者主觀意愿。
柔軟性前足高弓畸形主要通過軟組織松解及肌腱移位來矯正,年輕患者多效果良好。前后足柔韌性均良好的年輕(8~12歲)患者,跖筋膜松解聯合脛后肌腱移位即可較好的糾正畸形。對于足下垂存在跖屈受限的患者需行跟腱延長術。脛后肌腱移位可以避免術后內翻及前足旋后復發;腓骨長肌移位,主要用于矯正腓骨長肌代償強大造成的第一跖骨跖屈和繼發性后足內翻畸形。
對于僵硬性前足高弓畸形患者目前多采用中足截骨結合軟組織松解及肌腱移位來矯正。應用較多的為各種截骨術,可以保留前后足主要關節的運動和功能,但部分手術會使足背短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物力學改變,術后會使足變短、變寬和變厚,足的外觀和功能都會受到影響。應注意的是任何截骨術后,都可因關節面損害、假關節形成、關節縮短、遺留畸形而產生繼發性骨關節炎。任何術式都不是絕對的適應每種高弓足畸形,要根據患者的畸形嚴重和累及程度而定,最好由有經驗的醫師決定和實施,經驗欠缺的醫師失敗率較高,而且往往導致足部不可逆性損害,影響日后重建。
對于后足畸形的矯正,如果為柔韌性,手術則可只限于前足。若為僵硬性但無明顯關節病變,手術需保留關節和恢復力線,可行跟骨截骨術。對于關節僵硬且病變嚴重的患者,需考慮關節融合術。關節融合術主要用于嚴重僵硬性后足高弓內翻畸形伴關節退變或嚴重肌力不平衡患者的矯正。但近年來,此術多作為補救手術,因為術后留有功能的局限性,限制足、踝的跖屈和背屈、關節旋前與旋后的功能活動。
高弓足起病早,但進展緩慢,術前診斷及評估對于治療方案及手術方式的確定至關重要。決定治療方法選擇的關鍵在于解剖結構的柔韌性。對于年齡小、足部畸形柔韌的患者,軟組織手術是最佳選擇。而對于畸形固定、僵硬的骨骼發育成熟的患者需考慮骨性手術。而畸形的發病機制、部位、僵硬程度以及術后是否需要行腱轉移來維持矯形等都是決定預后的重要因素。
總結:高弓足多為進行性發展性疾病,病因復雜多樣,常為神經肌肉性疾病所致。治療為長期過程,保守治療或保健能延緩畸形發展和維持術后療效,手術治療方法較多,具體方案根據評估結果和患者主觀意愿因人而異,無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須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不正確的治療和保健方法都有可能加速畸形的發展或造成不可逆性的足部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