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遷延為慢性;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癥開始后6~8周,中耳炎癥仍然存在,統稱為慢性。
一、檢查
1、耳鏡檢查 單純的慢性中耳炎可見鼓膜上有穿孔。大多數為中央型穿孔,即周圍尚有殘余鼓膜。極少數為邊緣型穿孔,即一邊沒有殘余鼓膜。除了觀察鼓膜上的穿孔外,一定要注意有無其他的中耳炎后遺癥同時存在。凹陷袋、缺氣耳、鼓室硬化癥、粘連性中耳炎、膽脂瘤都可能產生鼓膜被洞,而以慢性中耳炎的形態共同存在。
中耳黏膜也可經鼓膜穿孔觀察。另外,殘余鼓膜上有無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外耳道是否狹窄、或彎曲,也是觀察的重點。如果在耳鏡檢查時,能夠注意到上述各點,對于治療上便有很大的幫助。
2、聽力檢查 早期或數度病例僅有傳導性聽力障礙,嚴重或長期病例,則有輕度至重度的混合型聽力障礙,更嚴重的也可能全聾。
3、X線檢查 由于多數慢性中耳炎為小兒反復中耳炎之后遺癥,所以大多乳突氣化不良。少數乳突氣化良好的,多為鼓膜長期破洞型之中耳炎,或創傷及成人才引起的慢性中耳炎。
二、診斷
1、感知的改變——聽力下降:與中耳慢性炎癥有關。
2、顱內、顱外并發癥的危險:與慢性中耳炎的性質、病程、病變范圍及機體免疫狀態有關。
3、知識缺乏:患者及家屬缺乏疾病防治知識及可能并發嚴重并發癥的知識。
三、鑒別診斷
該病需要與伴膽脂瘤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鼓膜炎、中耳癌、結核性中耳炎等相鑒別。
中耳癌為發生于中耳的少見惡性癌腫,多為原發。中耳癌的誘因,很可能是中耳的長期感染,據統計,多數中耳癌患者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史。其發病年齡多為40~60歲,本病病理是以鱗狀上皮細胞癌最常見,基底細胞癌和腺癌在中耳很少見。
結核性中耳炎就是結核桿菌感染。主要繼發于肺結核,亦可由腺樣體結核或骨,關節結核及頸淋巴結結核等播散而來,病菌可循咽鼓管侵入中耳,而經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傳入中耳和乳突。外耳結核罕見,結核性中耳乳突炎偶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