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和痔瘡的表面癥狀有很多相似之處,大家很容易弄混,但如果把握了它們各自的主要特點,就很容易區別開來。
便血
直腸癌與痔瘡都會出現顏色新鮮的血便,這是二者最易混淆的地方,需仔細區分。
直腸癌主要是慢性、持續性帶黏液的血便,血色稍暗,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如果腫瘤發生部位離肛門遠,可能不會出現便血。
痔瘡便血常見的是鮮紅血,且血液附著于糞塊表面,有時也表現為大便前后的滴血,多在大便秘結時發生。
腫塊
直腸癌患者的腫塊只會越長越大,不會縮小,呈菜花樣,淡紅色,觸之易出血;
痔瘡腫塊往往是因水腫所致,所以表面光滑透亮,呈暗紅色或暗紫色,觸之不易出血。
排便困難
直腸癌患者早期就可能出現排便困難,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變細,伴發腹脹、陣發性腹痛,甚至可感到腸子的鳴叫音,進行性加重。
痔瘡不會引起排便困難,大便也不會變細,即使痔核脫出,也只表現為因疼痛而不愿用力排便,時間比較短,當水腫及炎癥消退后,立即恢復正常。
其他
直腸癌晚期癌腫會轉移到身體各處,若侵犯了膀胱,可引起尿頻;骶前神經被侵犯會出現劇烈持續的疼痛;轉移到肝臟,可出現肝腫大、黃疸,并伴有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