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以休息及對癥治療為主。急性腎衰竭者應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復。本病為自限性疾病,不宜應用糖皮質激素及細胞毒藥物。主要為通過對癥治療正其病理生理過程(如水鈉潴瘤、血容量過大),防治急性期并發癥、保護腎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復。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詳細治療方法如下: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
通常需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壓恢復、水腫減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內活動量。對遺留的輕度蛋白尿及血尿應加強隨訪觀察而無需延長臥床期,如有尿改變增重則需再次臥床。3個月內宜避免劇烈體力活動。可于停止臥床后逐漸增加活動量,2個月后如無臨床癥狀,尿常基本正常,即可開始半日上學,逐步到參加全日學習。
2.飲食和入量:
為防止水鈉進一步潴留,導致循環過度負荷之嚴重并發平,須減輕腎臟負擔,急性期宜限制鹽、水、蛋白質攝入。對有水腫、血壓高者用免鹽或低鹽飲食。水腫重且尿少者限水。對有氮質血癥者限制蛋白質攝入。小兒于短期內應用優質蛋白,可按0.5g/kg計算。注意以糖類等提供熱量。
3.感染灶的治療:
對仍有咽部、皮膚感染灶者應給予青霉素或其他敏感藥物治療7~10天。
4.利尿劑的應用:
急性腎炎時主要病理生理變化為水風潴留、細胞外流液量擴大,故利尿劑的應用不僅達到利尿消腫作用,且有助于防治并發癥。凡經控制水、鹽而仍尿少、水腫、血壓高者均應給予利尿劑。噻嗪類無效時可用強有力的袢利尿劑如速尿和利尿酸。汞利尿劑一般禁用。
5.降壓藥的應用:
凡經休息、限水鹽、利尿而血壓仍高者應給予降壓藥。兒科仍常用利血平,首劑可按0.07mg/kg(每次最大量不超過2mg)口服或肌注,必要時12小時可重復一次。首劑后一般給口服,按每日0.02~0.03mg/kg計算,分2~3次口服。副作用為鼻堵、疲乏、結膜充血、面紅、心動過緩等。應避免反復大量注射或與氯丙嗪合用,因偶可發生類帕金森癥狀,表現為發音不清、不自主震顫、肌張力增高等。
6.其他治療:
一般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內科治療無效的嚴重少尿或無尿、高度循環充血狀態及不能控制的高血壓可用透析治療。
7.中醫藥治療:
中醫認為急性腎炎是由風邪、濕熱、瘡毒內侵所致,影響肺、脾、腎三經的氣化功能,故急期以祛邪為主,治以清宜利濕,可用麻黃連翹9g,赤小豆30g,茯苓皮15g,澤瀉10g,冬瓜皮15~30g,白茅根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