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pancreatitis)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為急性及慢性二種。胰腺有水腫、充血,或出血、壞死。臨床上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化驗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胰腺炎是一組不同原因導致的胰腺組織受損、胰腺功能受不同程度影響的疾病。主要臨床癥狀是左上腹和腰部脹痛。病情輕者可以很快康復,病情重者死亡率很高。有的胰腺炎呈慢性病程,胰腺組織損傷萎縮和纖維化,引起內、外分泌不足而出現消化不良和糖尿病的癥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診斷方法為:
一、急性胰腺炎診斷
主要依據臨床表現,有關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臨床上不僅要求作出胰腺炎的診斷,還要對其病情發展、并發癥和預后作出評估。凡是上腹痛的病人要想到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這一條是診斷急性胰腺炎的前提。特別是那些診斷尚不很清楚的上腹痛或給予解痙止痛藥不能緩解時,更有可能是胰腺炎。
診斷本病應具備以下4項標準
① 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上腹痛或惡心嘔吐,伴有上腹部壓痛或腹膜刺激征;
② 血清、尿液或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增加;
③圖像檢查(超聲、CT)顯示有胰腺炎癥或手術所見或尸解病理檢查證實有胰腺炎病變;
④能除外其他類似臨床表現的病變。
二、慢性胰腺炎診斷
臨床表現多變且無特異性,診斷常有困難,非典型者更難明確診斷。對反復發作的急性胰腺炎、膽道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有反復發作性或持續性上腹痛、慢性腹瀉、體重減輕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釋,應懷疑本病。臨床診斷主要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并輔以必要的X線、超聲或其他影像學檢查、上消化道內鏡及有關實驗室檢查等。慢性胰腺炎最新的診斷標準(日本胰腺病學會,1995)如下:
慢性胰腺炎確診標準
(1)腹部B超胰腺組織內有胰石存在。
(2)CT胰腺內鈣化,證實有胰石。
(3)ERCP:胰腺組織內胰管及其分支不規則擴張并且分布不均勻;主胰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含有胰石或蛋白栓子。
(4)分泌試驗:重碳酸鹽分泌減少,伴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
(5)組織學檢查:組織切片可見胰腺外分泌組織破壞、減少,小葉間有片狀不規則的纖維化,但小葉間纖維化并非慢性胰腺炎所特有。
(6)導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囊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