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異位組織像正常胰腺一樣,胰腺的任何病變均可以出現,例如急性,慢性炎癥或潰瘍的病變,以及囊腫,腺瘤,胰島細胞,胰腺癌等病理學改變。專家提示,對于胰腺異位應早發現、早期檢查、早期治療,這樣才能免遭疾病的危害。以下內容為胰腺異位的檢查診斷方法。
一、檢查項目
1、影像學檢查
(1)B超檢查
胃,十二指腸壁在超聲圖上從內腔至漿膜,依次呈高-低-高-低-高回聲(胃腔至黏膜間界面-黏膜及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平滑肌層-漿膜下與漿膜層),若胃,十二指腸壁的胰腺異位較大,或可從超聲圖中有所發現,如采用經腔內雙平面探頭,更可增加發現率,位于膽囊壁者呈隆起樣強回聲改變,不隨體位而變。
(2)X線檢查
鋇劑檢查對位于胃壁,尤其是幽門部的胰腺異位有一定意義,典型者可見局部充盈缺損,邊界清楚,表面光滑,基底稍寬,不活動,胰腺異位若有導管開口,則在充盈缺損區加壓片中心可見鋇劑,頗似潰瘍龕影,亦稱臍樣征,并在充盈缺損區切位片上,或可見一細管狀鋇劑影,長約0.2~1.0cm,寬約0.2~0.5cm,被稱之為導管征,但有時常誤診為胃腸道“平滑肌瘤”,“息肉”,“惡性腫瘤”等,位于憩室者鋇劑檢查可以呈現憩室的形態,但難以顯示胰腺異位本身,據Neble報道在122例經病理證實的胰腺異位中,由鋇劑檢查確診者僅17例(13.9%),表明X線鋇劑檢查的確診率并不高。
若胰腺異位引起小腸狹窄時,X線腹部平片將可見腸管擴張,液平面等部分性腸梗阻征象。
較大的胰腺異位經CT增強掃描,螺旋CT,CT三維成像或MRI檢查,可在胃或腸壁上發現腫塊,但難以作出正確的定性診斷。
2、內鏡檢查
纖維內鏡,特別是電子內鏡,超聲內鏡均可更清楚看見突入腔內的隆起性病變,或可見潰瘍,甚至異位胰管的開口,雖然內鏡活檢可能獲得病理學診斷,鑒于胰腺異位常埋于黏膜下,甚至更深層,實際上內鏡鉗取較難獲得胰腺異位組織,對位于網膜,腸系膜,肝,脾等消化道外的胰腺異位,腹腔鏡檢查將有所幫助,ERCP可作為與膽總管結石,乏特壺腹癌,胰頭癌等相鑒別的方法。
二、鑒別診斷
在臨床工作中,遇到消化道梗阻,出血,潰瘍,憩室及隆突性病變的患者,應想到胰腺異位的可能,本病主要在手術或尸檢中被偶爾發現,近年來,由于影像學和內鏡的廣泛開展,有些部位的胰腺異位可通過胃腸造影,內鏡超聲和纖維內鏡的檢查,得到明確的診斷。
胰腺疾病種類較多,同樣可發生在胰腺異位上,如胰腺瘺,胰腺囊腫,胰腺內分泌腫瘤,胰石癥,胰腺蛔蟲癥和胰源性腹水等,臨床上須根據不同情況加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