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婦科常見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
月經不調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亂,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 規則子宮出血。包括:月經過多或持續時間過長。常見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月經過少即經量及經期均少;月經頻發即月經間隔少于25天;月經周期延長即月經間隔長于35天;不規則出血,可由各種原因引起,出血全無規律性。以上幾種情況可由局部原因、內分泌原因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②功能性子宮出血。指內外生殖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而由內分泌調節系統失調所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是月經失調中最常見的一種,常見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為排卵性和無排卵性兩類,約85%病例屬無排卵性功血。
③絕經后陰道出血。指月經停止6個月后的出血,可能由惡性腫瘤、炎癥等引起。
④閉經。指從未來過月經或月經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個周期以上的情況,前者為原發性閉經,后者為繼發性閉經。
中醫認為經水出諸腎,指出月經病和腎功能有關,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子宮也相關。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于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這類人平時應注意調補,補氣養血或滋補肝腎。二是實證,即“不通則痛”,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這類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氣。現代人缺乏運動,多為不通之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