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經量少的診斷
1、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凈為本病的診斷要點,常與月經后期并見。
2、有些藥物可引起月經過少,如避孕藥、治療精神病藥、抗腫瘤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類藥物(如他莫昔芬、丹哪唑、內美通等),此外雷公藤片、溴隱亭等藥也會引起月經減少,臨診時應詳細詢問有關病史。
3、多次人工流產手術或手術粗暴,損傷子宮基底層內膜或宮腔黏連,都會引起月經過少,故也需詢問人流手術情況。產后大出血有時先表現月經過少,繼而閉經。
4、無排卵型功血單純月經過少的情況比較少見,有時是無排卵閉經的先兆。多囊卵巢綜合征也可見月經過少,常伴月經后期,體重增加,繼而閉經。卵巢早衰者也是先表現月經過少,繼而閉經。
5、月經過少伴月經后期者首先應排除流產或宮外孕,尿、血妊娠試驗和B超都可予以鑒別。
二、要診斷和鑒別診斷以上疾病
(1)仔細詢問病史
以往月經史,有否停經史、生育史,有否人流手術史,有否慢性病或服影響月經的藥物史,有否婦科疾病史等。
(2)婦科檢查
內、外生殖器有無特殊異常情況,如果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者,雙側卵巢稍增大;子宮內膜異位癥者一側或雙側卵巢增大,呈囊性,與子宮黏連,子宮體固定后傾、子宮峽部可捫及結節。
(3)盆腔B超(或陰道B超
對診斷流產、宮外孕、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多囊卵巢綜合征、宮腔黏連等有參考價值。
(4)血內分泌檢查
檢查項目如T、PRL、FSH、LH、E2、P等,對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無排卵功血等有參考價值參見有關章節)。如服用性激素類藥物,可影響血內分泌報告結果。
月經量少的臨床檢查一般會抽血檢查,檢查促卵泡素、黃體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黃體酮,來確定是卵巢還是腦垂體的激素出問題。其次量基礎體溫制圖,以觀察是否有排卵,或是否出現黃體酮不足的情形。還可超音波檢查,偵測子宮內膜厚度及是否排卵。如果是因子宮粘連造成子宮頸堵塞引起,可用子宮鏡分開后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療3個月。假如是黃體酮不足,可以補充黃體酮或使用卵巢治療。放松心情,減少生活上的壓力也有助于月經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