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癥是近年來比較多發的疾病,這對于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脅,很多人在疾病的初期不在意,等到察覺不對勁的時候,到醫院檢查,一般都是疾病中晚期了,這對于治療十分不利,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如何診斷硬化癥疾病。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在懷疑硬化癥診斷時、需要實驗室方法來輔助診斷。目前普遍會采取下列方法:
抽血檢測
以排除其他可能診斷、不過、有許多抽血要項無法一一列舉;亦不能全數檢查。因此、病史的小心詢問 病史,事實上很重要。
腦部及脊髓核磁共振
最好有顯影劑顯示新的病灶。在脊髓炎病患、完成脊髓核磁共振後、是否需加做腦部核磁共振的意見仍然莫衷一是。不過、若是定位在腦部的發作、即使是第一次發作、50-65%病患部核磁共振已經有不正常。通常T2-weighted影像是基本的檢查、施打顯影劑後顯示新的T1-weighted病灶表示有急性發作。
腦脊髓液
主要檢查有無免疫球蛋白及OCB;亦會計算合并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而換算的IgG index: 如果高於0.7、顯示脊髓內制造免疫球蛋白。事實上、腦脊髓液的發炎細胞及蛋白質雖然升高、但若發炎細胞大於50/mm3、蛋白質大於100mg/dl便要考慮其他鑒別診斷。
誘發電位波
體感覺誘發電位( SSEP)來檢查頸脊髓的病灶;視誘發電位波( VEP)來檢查視神經發炎;聽腦干誘發電位波( ABEP)來來檢查腦干的病灶。
分類
1)局限性硬皮病
包括硬斑病、帶狀硬皮病、點滴狀硬皮病。
2)系統性硬化癥
包括肢端硬皮病、彌漫性硬皮病、CREST綜合征(包括肢端硬化和毛細血管擴張,鈣質沿積,雷諾氏現象,食管蠕動異常癥狀,此為系統性硬化的一個類型,予后較好。)
癥狀和體征
硬斑病
多發生在腰、背部,其次為四肢及面頸部,表現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水腫性斑片,初呈淡紅或紫紅,經數周或數月逐漸擴大硬化,顏色變為淡黃色或象牙色,局部無汗、毛發脫落,數年后轉化為白色或淡褐色萎縮性疤痕。皮膚活檢符合硬皮病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