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癥臨床癥狀復雜多變,病程呈自然緩解與復發的波動性進展,感染、過勞、外傷、情緒激動對本病的發生可能有一定的關系。因病損部位不同,臨床征象多種多樣。常見者有精神癥狀表現欣快、易激動或抑郁。言語障礙表現小腦病損引起發音不清、言語含混。顱神經及軀體感覺、運動、植物神經系統均可受損,依據受累部位的不同而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體檢發現
1.顱神經損害
以視神經最為常見,視神經、視交叉受累而出現球后視神經炎。除視神經外,動眼神經、外展神經、聽神經也可受累而出現相應的體征。
2.感覺障礙
多由脊髓后索或脊丘系斑塊引起。表現為麻木、束帶感,后期可出現脊髓橫貫性感覺障礙。
3.運動系統功能障礙
錐體束損害出現痙攣性癱瘓,小腦或脊髓小腦束損害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
4.硬化癥少數病人出現尿潴留或尿失禁
輔助檢查
1.腰穿CSF檢查:壓力多正常,蛋白含量增高,以球蛋白為主。
2.腦電圖可異常。
3.視、聽神經誘發電位異常。
4.頭顱CT或MRI可見病損部位有斑塊異常信號。
診斷標準
1.病灶,臨床上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中樞神經系統白質內好發部位的病灶如視神經、脊髓、腦干等損害的客觀體征。
2.病程,呈緩解和復發。二次發作間隔至少一個月,每次持續24小時以上,或階段性進展病程超過半年;
3.起病年齡,在10~50歲間;
4.其他原因的排除,如腦瘤、腦血管性疾病、頸椎病等。
四項標準均具備者則可診斷為“臨床確診”;如1、2缺少一項者,則診斷“臨床可能是硬化癥”;如僅有一個好發部位首次發作,則只能作為“臨床可疑”。其他腦脊液中IgG指數增高以及IgG單克隆帶的出現、血清抗磷脂抗抗體陽性、肝病壞死因子活性增高、髓鞘堿性蛋白增高等可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