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對癌這一頑癥認識的不斷深化、逐漸意識到癌的預防是抗擊癌癥最有效的武器。許多科學研究及有效控制活動表明,癌癥是可以避免的。1/3癌癥可以預防。1/3癌癥如能及早診斷,則可能治愈。合理而有效的姑息治療可使剩余1/3癌癥病人的生存質量得到改善。當今世界對我們傳統的習慣提出了很多挑戰,已出現的新的健康觀點需要不斷認識。個人、家庭及至社區比以往更有責任幫助自己和他人防患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環境以促進健康。政府必須采取適當措施,以支持個人、家庭及社區的活動。只有將腫瘤預防與控制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及工作議事日程中,才能真正起預防作用。癌癥預防的最終目的,就是降低癌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通過下列幾種預防措施: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和化學預防等。
癌癥預防:一級預防、 二級預防、 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第一級預防或病因預防。其目標是防止癌癥的發生。其任務包括研究各種癌癥病因和危險因素,針對化學、物理、生物等具體致癌、促癌因素和體內外致病條件,采取預防措施,并針對健康機體,采取加強環境保護、適宜飲食、適宜體育,以增進身心健康。對個人,這是0期,是重要搗闌加諼慈? quot;時期。
1、避免吸煙
吸煙已經較明確的為人們所熟知的致癌因素,與30%的癌癥有關。煙焦油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和促癌物質,如3-4苯丙芘,多環芳香烴、酚類、亞硝胺等,當煙草燃燒的煙霧被吸入時,焦油顆料便附著在支氣管粘膜上,經長期慢性刺激,可誘發癌變。吸煙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腫,在許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發生腫瘤的危險性增高。
2、飲食結構
美國飲食、營養及癌委員會(DNC)的調查表明:結腸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而加以預防的。事實上,合理的膳食可能對大部分癌都有預防作用,特別是植物類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防癌成分,這些成分幾乎對所有癌的預防均有效果。
3、其它 如職業、環境、感染、藥物等
因職業和環境的原因而按觸一些化學物質可導致不同部位的腫瘤。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有些感染性疾病與某些癌癥也有很密切的聯系:如乙肝病毒與肝癌,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在一些國家,血吸蟲寄生感染顯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險性。暴露于一些離子射線和大量的紫外線,尤其是來自太陽的紫外線,也可以導致某些腫瘤,特別是皮膚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藥物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藥三苯氧胺。絕經后婦女廣泛應用的雌激素與宮內膜癌及乳腺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