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是老年人常見病之一,其形成與患者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系,噴嚏、咳嗽、用力過度、用力排便、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都會導致疝氣的發生,專家提醒,患者切莫相信江湖騙術,任何藥物都不能治愈疝氣。
疝氣又被稱為“小腸串氣”,主要是由于部分腸管通過腹壁缺損處發生,在體表形成明顯的突出腫塊,要及早治療,否則時間越久,疝氣越來越大,治療難度也相應增大,甚至會發生腸壞死,危及生命。而且,伴隨年齡增長,老年人慢性病增多,都會增加手術的風險。
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病人在手術后即可下床,24小時出院,復發率在1%以下。
兒童、中老年人、長期便秘、咳嗽、肥胖、懷孕、重體力活及有前列腺疾病等是疝氣的易發人群,其中以老年人和男性發病率居高。據彭林教授介紹,省人民醫院一年進行疝氣手術超過1000例,其中老年人占到80%以上。而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比例達15:1,超過60歲的男性發病率甚至達到了50%以上。
很多人對疝的認識存在著盲區和誤區,不知道這是什么病,想著‘過后再看吧’,或者誤認為這是惡性腫瘤、不治之癥,對它持恐懼和逃避的心理,隱瞞病情導致治療被延誤。疝多發于老人的腹股溝、大腿雙側的區域,最初是病人的身體上某個部位凸出一個腫塊,伴隨著輕微的疼痛感,過后腫塊長大了有可能導致行動不方便。而有些疝氣患者自我感覺沒有太大的不適,對疝氣病置之不理。這樣疝氣經常上下來回往復,使疝囊頸反復受到摩擦,變得肥厚堅韌,使病情惡化。
不要一時不好意思,也不要害怕麻煩到子女,一旦感覺疝帶來了痛苦,或者長大的速度比較快,例如三個月長大了一倍,就要引起注意,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
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疝氣只能通過手術治愈,這就像衣服破了一個洞一樣,只能縫回來,沒有什么藥物讓這個洞自己長好,唯一的方法是做手術修補缺損。疝氣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愈,民間流行的疝氣帶綁扎方法,只能暫時緩解癥狀、延緩病情的發展,起不了治療的作用,而手術是治療疝氣最有效的方法。
據了解,以前疝氣手術時需要進行全身麻醉,這讓老齡患者的手術風險增加;術后有些患者還受到插尿管、禁止下床運動等限制,且手術復發率達到10%以上,這些傳統手術的弊端都曾為患者所詬病,但患者如今需對疝氣手術“刮目相待”。
溫馨提示:麻微創手術治療疝氣,從辦理入院、術前檢查、等待手術、手術治療、術后觀察,到出院,24小時內完成,最大程度節約了病人的時間和費用。另外,手術采用局部麻醉,不需禁食,不需插尿管,術后恢復快、效果好。早下地,不用插尿管、不用禁食,讓患者保持正常生活狀態。
【參考文獻:《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普外科護理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