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損傷的檢查對患者恢復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及時的檢查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很多人就是不知道運動神經元損傷如何鑒別和檢查而延誤了患者的治療,使病情加重。
運動神經元損傷的檢查
根據發病緩慢隱襲,逐漸進展加重,具有雙側基本對稱的上或下、或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癥狀,而無客觀感覺障礙等臨床特征,并排除了有關疾病后,一般檢查并不困難。
運動神經元損傷腦脊液的壓力、成分和動力學檢查均屬正常,少數患者蛋白量可有輕度增高。雖有肌萎縮但血清酶學檢查(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等)多為正常。患肌的針電極肌電圖可見纖顫、正尖和束顫等自發電位,運動單位電位的時限寬、波幅高、可見巨大電位,重收縮時運動單位電位的募集明顯減少,作肌電圖時應多選擇幾塊肌肉包括肌萎縮不明顯的肌肉進行檢測,有助于發現臨床下的肌肉病損,少數病人周圍神經運動傳導速度可減慢。有條件時可作脊髓磁共振象檢查,本病可顯示脊髓萎縮。
運動神經元損傷診斷
1、隱襲起病
逐漸進展,多發病于中年,男多于女。一般均無客觀感覺障礙。
2、不同類型的運動神經元病臨床表現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較為多見。始為一側手部小肌肉萎縮、無力,漸波及對側手肌及前臂、上臂、肩胛等肌,并有肌束震顫等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癥狀,但腱反射亢進。雙下肢呈現典型的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癥狀,偶或表現于一側上下肢。累及腦干時可有吞咽、發音障礙,舌肌萎縮伴明顯纖顫,張口困難,咀嚼無力,咽反射常亢進。少數可伴有強哭強笑等精神癥狀。
3、輔助檢查
肌電圖呈典型的失神經性改變,偶有高波幅、長時限波型。肌肉活檢有失神經性肌萎縮的典型病理改變。
參考文獻:【《內科學》《骨骼肌結構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