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工作壓力等情況的改變,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專家表示,雖然直腸癌患者似乎越來越多,另人擔憂,但只要保持警惕的頭腦,有前面提到的危險信號就應當及時就醫,同時正確對待這個疾病,相信直腸癌將漸漸遠離我們。
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占65%左右)絕大多數基因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占 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癥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所以飲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癥的禍根。
由于直腸癌的病因還不完全明確,所以至今還沒有特殊的預防辦法。下面列舉的預防措施,主要是為了減少癌變機會和早期發現病人、早期治療。
一、積極防治直腸息肉、肛瘺、肛裂、潰瘍性結腸炎及慢性腸道炎癥的刺激;對多發性息肉、乳頭狀息肉,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以減少癌變機會。
二、飲食宜多樣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經常吃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可能對預防癌癥有重要作用。
三、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暢。
四、高度重視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隨時注意自我檢查,提高警惕性,發現“警戒信號”后,及時進行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提高直腸癌的生存率。
五、多吃水果、蔬菜新鮮水果、蔬菜中富含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具有解毒功能,可以增強抗癌能力。
關注自己的身體預防直腸癌
一、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改變是直腸癌最早出現也是最常見的癥狀。由于癌腫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內出現無明顯原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隨著病程發展、病灶增大,癌腫可阻塞直腸出口,引起便秘、大便變細或變形、腹脹等癥狀。
二、大便性狀改變
出現大便變稀、大便帶血和黏液。80%~90%的直腸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鮮紅或暗紅色,常混有黏液或膿液。有時在糞便中可見到脫落的腫瘤組織,但這時往往已不是早期。
三、發現病情,及時就診的改變
患者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就診時要注意不要輕易相信醫生沒有進行檢查所得出的結論,如痔瘡或菌痢等。如醫生沒有要求做檢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說來,直腸指檢能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簡單的乙狀結腸鏡檢查幾乎能發現所有的直腸癌。
四、對自身健康負責的改變
有許多病人可能羞于檢查或怕檢查帶來的痛苦,在醫生開出檢查單后拿著單子不做檢查,從而延誤了早期發現的時機 ,這類例子在臨床上也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