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病綜合癥臨床主要表現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癥等一系列異常癥狀。
針對小兒體質不同,在治療過程中,應針對病情盡量采用如休息調理、飲食營養、維持水電介質平衡等綜合保守治療措施。在治療小兒腎病綜合癥的眾多療法中,其中以激素療法最為常見。
但不可否認,長期激素的應用,使腎病綜合征患兒極易感染,從而影響其療效。
常見的感染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膚感染、麥粒腫、結膜炎、牙齦炎、潰瘍,或發生腸道、膽道及泌尿系感染。有的還能引起結核病灶的復燃和擴散。
此外,還易誘發水痘、腮腺炎、淋巴結炎及闌尾炎等疾病。值得一提的是,皮質激素的應用常掩蓋感染性疾病的癥狀,造成被家長和醫生對感人的疏忽,一旦用藥不當,就會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單純用激素治療小兒腎病綜合癥,會給孩子治療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
1、激素治標不治本
激素的作用機理是抗炎與免疫抑制,從表面看,患兒的尿蛋白、潛血等化驗指標很快好轉、消失,但逢到感冒、感染又發作。于是,又開始使用激素,如此反復。
原因就在于,小便中出現蛋白和潛血是因腎小球基底膜受到損傷,而激素沒有修復腎小球基底膜的作用,病根未去,所以病情才容易復發。
2、激素的副作用
由于小兒腎病患者有年齡小、體質弱、耐藥性差的特殊性,加上治療腎病常用的大劑量“沖擊”療法,必須要考慮激素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使小兒腎病綜合癥患者的食欲旺盛,過年節時應控制食量,以免暴飲暴食而導致急性胃腸炎的發生。
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并發麻疹、水痘、帶狀皰疹時往往比一般兒童病情重,甚至會導致死亡,所以應盡量避免孩子與其他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接觸。
也會使患者的鈣代謝產生異常,從而引發骨質疏松、骨骼變形,使患兒出現下肢疼痛很可能是骨質疏松所致,應及時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并避免劇烈活動,以免發生骨折。
因此,人們在治療腎病綜合征時,要充分認識到激素誘發多種感染的危害性,一般情況不要輕易使用激素治療,最好經過5~14天的觀察,進行有關腎病的各項化驗檢查,注意排除狼瘡性腎病、乙肝相關性腎炎繼發的腎病,積極應用抗菌藥控制原有的感染灶,常規拍胸片、做結核菌素試驗,控制和治愈隱性感染后,再給用激素治療。
溫馨提示
經過激素治療獲得癥狀緩解的小兒腎病綜合癥患者,應該定期做檢查,特別是尿常規。尿量正常,尿中泡沫少,如果腎病復發則尿中泡沫增多,尿量減少。
當然,更加準確的監測尿蛋白的方法是到醫院查尿常規。在治療小兒腎病綜合癥過程中出現腹痛時,要注意有無誘因、腹痛的部位,是持續性疼痛還是陣發性疼痛。并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腎病綜合癥》《媽媽是孩子的貼身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