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多數患者是由于無法抵擋生活中的巨大壓力而患病,但是這并不代表抑郁癥患者意志薄弱。所以大家不要被抑郁癥的可怕外表嚇住,抑郁癥也只不過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疾病,預防措施準備得當的話,是可以避免其發生的。
什么是反應性抑郁癥?
抑郁癥的發展現狀與正確認識
反應性抑郁癥又稱心因性抑郁癥,是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作用起病的。臨床表現以突出的抑郁情緒為主要特征,同時也存在認知、行為和軀體調節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礙,其癥狀表現容易被人理解,且與精神刺激因素有明顯的關聯,病程可長可短。
反應性抑郁癥是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作用起病的。平時找一些能獲得快樂和增強自信的事來做,如聽音樂、逛街、看電影、讀書、上網沖浪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類、魚類、綠色蔬菜、蛋類等,對于預防抑郁癥也有明顯效果。
抑郁癥的發病率高嗎?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調查統計分析,全球抑郁癥的發生率約為3.1%,而在發達國家接近6%左右,2002年全球重癥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萬人,而全球的抑郁癥患者已達3.4億。在年滿20歲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癥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率增加。預計到2005年,抑郁癥發病率在發達國家將上升到8~10%;到2020年重性易于所致功能殘基將升至疾病總類的第2位,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抑郁癥在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目前抑郁癥在我國的發病率大約為4%。據應用新的疾病分類和診斷系統所進行的部分地區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我國抑郁癥患病率約為10‰~15‰左右,已與發達國家統計結果相近。
典型的反應性抑郁癥,是一種離我們最近的“心理疾病”,又被稱為“藍色隱憂”。在西方,抑郁癥常常被稱為“情緒感冒”,意思是說抑郁癥像傷風感冒一樣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數據顯示,在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約為3%-5%,目前已經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
令人遺憾的是,與高發病率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國地市級以上醫院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不到20%。在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到2020年,精神疾病在人們的疾病負擔中將列首位,而抑郁癥則是各類精神疾病中的主要問題,占精神疾病負擔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