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對于我們來講病不是一種陌生的疾病,我們都知道一般如果腦萎縮病癥嚴重的話,就會導致人體患上老年癡呆癥,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點,觀點也比較片面,但是足可以證明腦萎縮帶來的傷害之大。所以,了解腦萎縮的癥狀就是一件不可忽視的問題,只有知道腦萎縮的癥狀,才能及時發現,及早治療。
腦萎縮是一種腦組織細胞相應減少而引起腦神經功能失調的疾病,腦萎縮在臨床最主要的癥狀是癡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癡呆癥。
腦萎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遺傳,腦外傷(腦外傷【譯】指由于外物造成的、頭腦部肉眼可見的傷,一般可引起嚴重的后果。腦外傷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這主要取決于損害是在腦組織的某個特定區域(局灶性)還是廣泛性的損害(彌散性)),腦梗塞,腦炎,腦缺血,缺氧,腦動脈硬化,煤氣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腦實質破壞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腦萎縮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而且給家庭,社會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
腦萎縮可有家族史,絕大多數為散發性,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其病理改變是由于蛋白質和脂肪的減少水分的喪失體積變小、重量變輕,全腦重量可能減至G以下。腦萎縮的部位可與臨床表現相關,萎縮最嚴重的部位與血管的分布并無關系,故可能并非單純營養缺乏所致。因此更可證實,本病系多因性的從年齡而論,人體進入老年以后,大多數人的軀體和精神功能都在發生緩慢進展的衰老現象,如視力聽力減退、毛發變白脫落、皮膚發皺、萎縮肌力減退、反射減弱、內臟功能失調等。同時人腦也因進入老年期而發生退行性變化,如腦血流量減少、攝氧量減少、神經細胞萎縮、神經纖維再生能力減弱等,從而不僅導致軀體衰老,而且引起精神衰老。
腦萎縮屬中醫“癡呆”,“健忘”,“眩暈”,“痿證”,“震顫”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雖病位在腦,但與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病理機制屬本虛標實。臨床上可將腦萎縮分為五型辨治。
一、腎精不足,髓??仗撔汀?/strong>
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神疲倦怠,腰膝酸軟,毛發焦枯,舌淡苔白,脈虛無力或沉細。治宜滋補肝腎,填精健腦。藥用熟地,山萸肉,山藥,制首烏,龜板,枸杞子,桑葚子,遠志,菖蒲,懷牛膝,鹿角膠等水煎服。失眠多夢者加棗仁,龍骨,牡蠣;偏癱加黃芪,全蟲,地龍;肢冷較甚加肉桂,附子。
二、氣血不足,腦髓失充型。
主要表現為面色少華,倦怠流涎,失眠納少,肢體麻木,表情呆滯,喜靜惡動,短氣懶言,舌淡苔薄,脈細緩。治宜補氣養血,益智健腦。藥用人參,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山藥,黃精,黃芪,龍眼肉,酸棗仁,紫河車,益智仁等水煎服。頸硬脹者加葛根;大便干結加女貞子,草決明。
三、陰虛火旺,腦髓消縮型。
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顴紅咽干,眩暈耳鳴,兩目干澀,皮膚干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宜滋陰降火,補髓健腦。藥用黃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參,女貞子,枸杞子,龍骨,牡蠣,生鐵落等水煎服。震顫加龜板,鱉甲;腰膝酸軟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遠志。
四、痰濁雍盛,蒙蔽腦竅型。
主要表現為頭重且暈,胸悶短氣,倦怠嗜臥,肢體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膩,脈滑。治宜祛痰化濁,開竅醒腦。藥用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殼,遠志,郁金,菖蒲,膽南星等水煎服。舌質紫暗者加丹參,川芎;食少加山楂,雞內金;腹脹痞滿加萊菔子。
五、瘀血阻滯,腦失榮養型。
主要表現為口唇紫暗,肢體麻木,善忘,口干欲飲,語言顛倒,或久病反復加重,舌質暗紫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或澀。治宜活血祛瘀,通絡醒腦。藥用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丹參,遠志,菖蒲,雞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濟失調加黃精,全蟲;視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此外,不論何種證型,在辨證論治的同時,均可配合動物的腦,脊,骨三髓進行治療。
溫馨提示:腦萎縮多數是因為年齡慢慢變大,身體各項機能越來越弱引起,所以,作為老年病之一,腦萎縮對老年人的影響尤其嚴重。
【參考文獻:《腦萎縮診斷與治療》、《慢性頑疾的中醫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