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闌尾粘液性腫瘤屬于癌癥嗎A 闌尾黏液性腫瘤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包含闌尾黏液囊腫、闌尾黏液腺瘤、闌尾黏液腺癌等,其既有可能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癌。所以患者應積極開展病理活檢,以明確病變的具體性質。 一、不是癌: 1.闌尾黏液囊腫:闌尾根部由于慢性炎性刺激而出現梗阻,闌尾腔內的黏液細胞持續分泌黏液并積聚在闌尾腔內從而形成。 2.闌尾黏液腺瘤:這是一種較為少見的闌尾良性腫瘤,高發年齡段為61至70歲,女性較為多見。這兩種疾病在進行病理活檢時不會發現癌細胞。 二、是癌: 闌尾黏液腺癌屬于闌尾惡性腫瘤的一種,較為罕見,其發病原因并不明確,60歲以上老年人多發,男女均可發病。在進行病理活檢時可見癌細胞,通常可據此確診。 總之,闌尾黏液性腫瘤情況較為復雜,通過病理活檢可準確判斷其具體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以便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2025-04-23 17:07:52 -
Q 胃底腺息肉有什么危害A 胃底腺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一般無明顯危害。具體如下: 一、胃底腺息肉較為常見,與胃底腺上皮增生有關,其本身并無顯著危害。部分人胃底腺息肉數量可多達50個,大小在1mm到5mm之間。 1.因其病變概率極低,通常無需治療,定期檢查即可,一年一次或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周期,并非硬性要求。 2.胃底腺息肉可通過活檢鉗切除、氬氣燒灼等方式去除,術后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胃痛、發熱等胃部不適,具體可咨詢醫生建議并結合自身情況考慮。 二、少部分患者的胃底腺息肉可能會有胃出血、炎癥反應等不適,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健康,規律作息,減少飲酒和食用生冷食物。 三、胃底腺息肉有較小概率會發生癌變,可定期檢測以確認情況。 總之,胃底腺息肉大多為良性,危害較小,但仍需關注其可能出現的一些特殊情況,做好相應的應對和監測。2025-04-23 17:07:47 -
Q 新生兒腸梗阻的癥狀A 新生兒腸梗阻由先天因素引起,癥狀有嘔吐、腹脹、腹壁靜脈怒張、胎便排出異常和不排胎便,部分患兒癥狀不同,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 1.嘔吐 這是腸梗阻的典型癥狀,患兒出生后吃奶時即開始嘔吐,開始為奶汁,之后為黃綠色膽汁樣物。 2.腹脹 腹脹多在嘔吐之后出現,患兒腹脹多不對稱。 3.腹壁靜脈怒張 由于腸腔及腹壁靜脈淤血,新生兒腹壁可見到迂曲的靜脈,嚴重時可形成腹壁血腫。 4.胎便排出異常 足月新生兒多數在生后12小時內排出胎便,如果生后24小時仍無胎便排出,應懷疑腸道先天性發育畸形。 5.不排胎便 少數新生兒完全腸梗阻,生后完全無胎便排出,腹部高度膨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癥狀并非全部同時出現,每個患兒的癥狀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2025-04-23 17:07:38 -
Q 直腸增生性息肉的癥狀A 直腸增生性息肉通常也被稱為生化性息肉,其本質是直腸黏膜局部受刺激后引發的局部組織增生而形成的息肉。 一、表現癥狀:直腸增生性息肉一般表現為體積較小、顏色鮮紅、大小近乎一致、表面光滑等。這種息肉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多數患者初期可能無明顯臨床癥狀,少數人會有便血、腹瀉等情況。 二、疾病性質:該疾病總體上多數是良性的,所以患者不必過于憂慮。 三、處理方式:需要做好病情監測,在息肉無增大的情況下,通常可不進行特殊治療,但如果持續增大或者增大速度較快,則需及時采取手術治療將其切除。 四、日常生活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應保持清淡,并且要定期復查纖維結直腸鏡。 總之,對于直腸增生性息肉要正確認識,關注其癥狀變化和發展情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應對措施,同時注意日常的生活調理。2025-04-23 17:07:37 -
Q 腸鏡時發現息肉切不切A 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直徑小于0.5cm一般不需要切除,直徑較大或出現惡變、相關癥狀則需要切除。患者日常生活要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 一、關于腸鏡檢查息肉的處理 1.若腸鏡檢查出的息肉直徑小于0.5cm,且為良性,患者也無腹部腫塊、疼痛等不適癥狀,通常這種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手術切除的。 2.要是息肉體積較大,或者由良性轉化為惡性,又或者患者出現了腹痛、便血等癥狀,此時患者應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手術切除。 二、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讓自己過度勞累,注重勞逸結合,以防病情加重。同時還需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因為這些不良情緒可能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總之,腸鏡檢查出息肉后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是否切除,患者在平時也應注意生活方式和情緒對病情的影響。2025-04-23 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