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耳顯微外科、耳神經外科手術、側顱底外科手術,包括人工耳蝸及聽覺植入手術、耳源性眩暈(梅尼埃病、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治療、顳骨良惡性腫瘤及側顱底腫瘤手術、周圍性面癱(貝爾面癱、中耳炎引起的面癱、外傷性面癱、面神經瘤)的診斷治療、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膽脂瘤鼓室成形手術、各類聽力障礙疾病診斷治療、腮腺腫瘤手術、慢性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擴張手術、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癥手術、兒童分泌性中耳炎、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
向 Ta 提問
-
打完耳洞的注意事項
打完耳洞后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觸碰,按醫囑涂抹藥膏,及時更換耳釘,注意飲食,避免劇烈運動,定期檢查。 1.保持耳部干燥 打完耳洞后,要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沾水,以免感染。 2.避免觸碰 打完耳洞后,要避免用手觸碰耳洞,以免細菌感染。 3.涂抹藥膏 打完耳洞后,醫生會在耳洞處涂抹藥膏,以防止感染。要按照醫生的建議涂抹藥膏,并注意不要用手揉搓耳洞。 4.更換耳釘 打完耳洞后,要及時更換耳釘,以免耳洞堵塞。更換耳釘時,要用酒精消毒耳釘和耳洞。 5.注意飲食 打完耳洞后,要注意飲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傷口愈合。 6.避免劇烈運動 打完耳洞后,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耳洞受到牽拉,影響傷口愈合。 7.定期檢查 打完耳洞后,要定期檢查耳洞的情況,如有紅腫、疼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
2025-04-23 17:07:06 -
耳洞增生能自己消除么
耳洞增生不能自行消除。 一、耳洞增生的引發原因 這主要是由于打完耳洞后沒有做好局部護理導致的,且尤其容易發生在疤痕體質的人身上。 二、耳洞增生的特點 其屬于持久性的,通常不會自行消退,甚至還可能出現增生不斷變大變厚的情況。 三、應對方法 如果出現了耳洞增生,建議盡快前往醫院進行醫治,以防止增生持續惡化而影響到自身的健康與美觀。具體的治療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可以通過涂抹修復因子凝膠來進行改善。 2.進行無創疤痕修復術,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醫美項目,能夠顯著地改善耳洞增生的癥狀,對局部畸形進行矯正,進而達到讓耳洞恢復光滑的效果。 四、注意事項 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保持飲食清淡,以免加重癥狀。 總之,對于耳洞增生要重視并及時采取合適的措施進行處理,同時注意治療期間的相關事項。
2025-04-23 17:06:50 -
咽喉炎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咽喉炎患者適合吃的水果包括梨、楊梅、甘蔗等。 一、梨 梨蘊含豐富的水分和維生素C。其具有一定的清肺潤喉功效,對于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咽干、聲嘶、痰稠等狀況有良好效果。比如,可將其制作成冰糖雪梨來食用。 二、楊梅 楊梅包含多種有機酸和維生素,有助于補充所需水分。生食楊梅能夠生津潤燥,對于咽喉腫痛以及產生的干癢咳嗽能起到一定緩和作用。 三、甘蔗 甘蔗具有解熱止渴、生津潤燥、利尿等功能。可應用于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秘結、反胃嘔吐、消化不良、口渴等情況。咽喉炎患者無論是生食還是熟食甘蔗都可以。 此外,咽喉炎患者還可以食用蘋果、櫻桃、西柚等水果。如果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總之,咽喉炎患者可選擇多種水果來緩解癥狀,但如有不適仍需及時就醫處理。
2025-04-23 17:06:38 -
突發性耳鳴能治療好嗎
突發性耳鳴通常經積極治療可治愈。 一、突發性耳鳴在臨床較為常見,其誘發原因可能是患者著急上火、壓力過大或是休息不佳后出現耳鳴狀況。 二、若能及時治療,患者可前往醫院完善純音測聽、聲導抗等檢查,以明確耳鳴具體情況,隨后積極應用一些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的藥物,比如前列地爾注射液、巴曲酶注射液或是血栓通注射液等,還可配合口服胞磷膽堿鈉膠囊或是甲鈷胺分散片來營養神經。積極治療后患者耳鳴通常會有好轉,必要時還可進行針灸,同時配合高壓氧一起治療。 三、在生活中患者應保持積極心態,盡量避免熬夜,同時也可自行反復揉搓耳廓周圍,以促進血液循環,盡可能不要到噪聲特別大的環境中,以免加重耳鳴情況。 總之,對于突發性耳鳴,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在生活中注意相關事項,以促進恢復和避免病情加重。
2025-04-23 17:06:26 -
輕度鼻炎怎么治
有輕微鼻炎的患者,治療方法如下: 一、藥物治療 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常用的有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等,可有效改善鼻腔局部炎癥,包括鼻腔鼻竇粘膜炎癥,減少分泌物,當黏膜水腫減輕后,能顯著改善患者鼻塞癥狀。 2.抗生素類藥物 可遵醫囑口服,如克拉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 3.若為過敏性鼻炎,需加用抗過敏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二、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戒除煙酒,避免反復感冒,減少霧霾粉塵刺激。 2.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環,有效緩解癥狀。 3.多吃營養豐富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利于病情恢復。 總之,對于有輕微鼻炎的患者,通過合理的藥物治療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有助于改善病情和促進康復。
2025-04-23 1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