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臨床診治。
向 Ta 提問
醫(yī)學博士,副主任醫(yī)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96年畢業(yè)于西安醫(yī)科大學(現(xiàn)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內分泌代謝病的診治、研究及教學工作。曾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了中國糖尿病綜合管理項目培訓,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學習。
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西安交通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研項目及院基金研究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同時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及省部級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的研究。2004取得國家級GCP證書,主持并參與了多項國際國內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
曾獲院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并多次被評為院優(yōu)秀教師。歷任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暨垂體內分泌學組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垂體內分泌學組委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糖尿病學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陜西省內分泌學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暨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學組副組長、陜西省保健協(xié)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抗癌協(xié)會甲狀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審稿專家。
研究方向與專長: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臨床診治及相關基礎研究。目前主要從事甲狀腺疾病、下丘腦垂體及生長發(fā)育障礙相關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對甲狀腺疾病、糖尿病、下丘腦垂體疾病、矮小及生長發(fā)育障礙等內分泌代謝病的診治有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展開-
懷孕初期雌激素下降300的原因
懷孕初期雌激素下降300pmol/L的原因可能有胚胎發(fā)育異常、卵巢功能下降、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1.胚胎發(fā)育異常 如果胚胎發(fā)育異常,可能會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此時,醫(y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流產手術。 2.卵巢功能下降 懷孕初期雌激素水平下降300pmol/L也可能與卵巢功能下降有關。此時,醫(y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黃體酮等藥物進行保胎治療。 3.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也可能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此時,醫(y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甲狀腺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2025-04-01 21:11:43 -
糖尿病可以吃橘子嗎
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吃橘子,但需適量。 橘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類黃酮和膳食纖維等,有利于維持身體健康。其中類黃酮具有抗氧化特性,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膳食纖維有利于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然而橘子含有天然糖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控制攝入量,以免對血糖控制產生不利影響。在食用橘子時,應計入其糖分含量,并相應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某些人可能對橘子過敏,或在食用后出現(xiàn)不適反應。如果有過敏史或消化系統(tǒng)問題,應避免食用橘子或咨詢醫(yī)生的建議。
2025-04-01 21:11:43 -
更年期癥狀
更年期癥狀包括月經紊亂、熱潮紅、夜間盜汗、情緒波動、失眠、記憶力下降、骨質疏松等。 1.月經紊亂 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經期延長、經血量增多或減少等。 2.熱潮紅 即潮熱出汗,是更年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3.夜間盜汗 入睡后出汗,醒來后停止。 4.情緒波動 容易激動、焦慮、抑郁、煩躁等。 5.失眠 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易醒等。 6.記憶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 7.骨質疏松 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量流失,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
2025-04-01 21:11:42 -
甲狀腺橋本氏病會轉變成癌癥嗎
甲狀腺橋本氏病稱橋本甲狀腺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并不會惡化為癌癥。 橋本甲狀腺炎的主要癥狀是頸部甲狀腺明顯腫大,如果患者無其他不適,通常不用特殊治療。然而,如果出現(xiàn)疼痛或者甲減癥狀,通常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進行治療,預后通常是良好的。 如果橋本甲狀腺炎同時伴有甲狀腺結節(jié),并且這個結節(jié)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出現(xiàn)疼痛、壓迫等癥狀,那么這可能是一個惡性結節(jié)的轉變跡象,有可能發(fā)展為癌癥。在此時,需要進行相關的病理檢測來確認。
2025-04-01 21:11:41 -
甲狀腺手術全麻還是局麻
甲狀腺手術通常需要全麻。 全麻是指通過藥物使患者意識喪失、肌肉松弛,以達到鎮(zhèn)痛和便于手術操作的目標。局麻則是在手術部位局部注射藥物,使該部位感覺喪失而不影響意識。甲狀腺手術需要在頸部進行,位置比較敏感,手術過程中需要患者保持安靜,避免嗆咳、吞咽等動作,以減少手術風險。所以,甲狀腺手術通常需要全麻。 在進行甲狀腺手術前,患者需要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以確保身體狀況適合手術。手術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感染。
2025-04-01 2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