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耳鼻喉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處理,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聽力異常等,尤其擅長于耳科及聽力學相關疾病,包括各種聽力障礙的診斷及處理、聽力障礙患者的言語康復指導等。
向 Ta 提問
王小亞,女,耳鼻喉及聽力學碩士,廣東省婦幼保健學會兒童聽力協會副主委,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聽力及言語康復協會委員,臨床聽力學實踐經驗豐富。
擅長聽力障礙的診斷及康復。熟悉耳鼻喉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處理,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中耳炎等。
展開-
耳瘺是怎么引起的
耳瘺可能是胚胎發育、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等原因所致。 1.胚胎發育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第一、二鰓弓融合不全,或者第一鰓溝封閉不全,就可能導致耳前瘺管的形成。 2.遺傳因素 耳瘺的發生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若家族中有耳瘺患者,后代患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3.感染因素 耳前瘺管是一種先天性的畸形,局部皮膚的抵抗力比較差,容易發生感染。當發生感染時,瘺管內會積聚分泌物,導致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形成膿腫。 不僅如此,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增加耳前瘺管的發生風險,如局部刺激、創傷、免疫功能低下等。
2025-04-01 20:42:42 -
耳洞后面長了個膿包怎么擠出來
耳洞后面長了個膿包,不建議自行擠壓,以免加重感染或引起其他并發癥。處理措施主要包括清潔耳洞、避免刺激、注意個人衛生、就醫治療等。 1.清潔耳洞 使用溫和的肥皂水或生理鹽水輕輕清潔耳洞周圍的皮膚,去除污垢和細菌。 2.避免刺激 避免摩擦、搔抓或佩戴過重的耳環,以免刺激膿包,加重癥狀。 3.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耳洞周圍的清潔和干燥,勤換耳釘或耳環,避免感染擴散。 4.就醫治療 若膿包較大、疼痛明顯或持續不愈,應及時就醫。可遵醫囑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如切開引流,或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藥物。
2025-04-01 20:42:42 -
耳洞后面長了個膿包是什么情況
耳洞后面長了個膿包,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過敏反應、創傷或損傷、皮脂腺囊腫、感染等。 1.過敏反應 對耳釘或耳環等飾品的材質過敏,也可能引起耳洞周圍的過敏反應,進而出現膿包。 2.創傷或損傷 耳洞部位受到外力撞擊、刮擦或過度刺激,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引起感染和膿包。 3.皮脂腺囊腫 在耳洞周圍,有時可導致皮脂腺囊腫。如果皮脂腺排泄受阻,就可能形成囊腫,并在感染后形成膿包。 4.感染 打耳洞后,耳洞部位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導致局部炎癥和膿包形成。常見的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2025-04-01 20:42:39 -
蟲子飛進耳朵里怎么辦
蟲子飛進耳朵后,可采取用手電筒光照、食用油或溫水沖洗、及時就醫等方法處理。 1.用手電筒光照 蟲子具有趨光性,可在暗處用手電筒光照外耳道,利用蟲子的趨光性引出。 2.食用油或溫水沖洗 可在耳內灌入適量的食用油或溫水,淹死蟲子,然后頭歪向患側,讓蟲子和液體一起流出。 3.及時就醫 如果上述方法無法解決問題或出現耳部疼痛、聽力下降等異常,應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使用醫療器械進行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耳道進水、保持耳部清潔,同時避免在昆蟲較多的地方長期暴露,以預防蟲子飛進耳朵。
2025-04-01 20:42:39 -
耳瘺管發炎能自行好嗎
耳瘺管發炎一般不能自行好轉。 耳瘺管發炎通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患者可能可導致疼痛、紅腫、化膿等癥狀。如果炎癥較輕,及時做好局部皮膚護理,可能在自身免疫的作用下有所緩解,但自行完全恢復的可能性較小。大多數情況下,耳瘺管發炎需要就醫治療,通過局部清潔、涂抹抗生素軟膏、口服抗生素藥物等方式來控制感染。 需要注意,耳瘺管發炎時,患者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處理不當導致感染加重。在治療期間,要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水或其他污染物進入瘺管。同時,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確保炎癥得到完全控制。
2025-04-01 20: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