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腦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介入及開顱手術)含腦出血、腦梗、腦血管狹窄、動脈瘤等。
向 Ta 提問
醫學博士,上海市醫學會腦血管病分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腦血管病分會青年委員,有豐富的腦血管病臨床診療經驗,熟練腦血管病血管內介入及顯微外科手術治療,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煙霧病,腦梗、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高血壓腦出血,腦溢血,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腦外傷、顱骨缺損、腦積水、脊髓血管疾病的綜合治療。手術經驗豐富,療效滿意。獲得教育部及上海市醫療成果獎一等獎各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上海市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獲國家專利8項。
展開-
坐骨神經損傷后能自行恢復嗎
坐骨神經損傷后是不能自行恢復的,一般要通過藥物治療或者手術治療等等,才能夠恢復。 若患者為輕度的坐骨神經損傷,且為不完全損傷,一般情況下可通過藥物治療或者康復治療來進行緩解,通常可遵醫囑使用甲鈷胺片或者是維生素B1等藥物恢復神經,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做劇烈運動,注意休息。 而比較嚴重的坐骨神經損傷,要根據病因進行手術治療,如果是由于受到銳器傷而導致的坐骨神經損傷,一般可進行外膜對應吻合術來進行治療,若是由于骨折或者脫位等方式造成的坐骨神經損傷,可通過復位解壓,然后解除壓迫等方式進行治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控制血糖,避免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同時要進行合適的體育鍛煉,盡可能的恢復肌肉能力。若是由于坐骨神經損傷而導致長期臥床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壓瘡,可在他人的幫助下翻身。
2025-04-01 11:42:09 -
面肌痙攣的病因是什么
面肌痙攣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病因不明,多數人認為面神經脫髓鞘改變、面神經受到機械刺激或者微血管壓迫造成的。后者可能是面神經走行過程中任一節段損傷引起的。 面肌痙攣又稱半面痙攣,是一種陣發性不規則半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或痙攣為特征的疾病。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病因不明,目前主要認為可能是局部微血管壓迫合并面神經脫髓鞘改變,導致局部神經刺激,從而引發面部肌肉痙攣。繼發性面癱則是其他疾病導致面神經通路過程中的一個部分受到刺激引起。臨床上常見的原因包括中耳乳突化膿性炎癥、小腦橋腦腫瘤、腦炎、面癱后遺癥、多發性硬化等。其中貝爾面癱是繼發性面肌痙攣中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周圍性面癱可使面神經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增高,激發面神經反射,由此導致面肌痙攣。
2025-04-01 11:42:08 -
神經損傷一般要多久才能恢復
神經損傷恢復時間主要和損傷程度和治療效果有關,病情較輕且配合正確的康復訓練的患者一般3~6個月恢復,損傷嚴重的需要更久。 根據受損的部位、受損嚴重程度以及后期的治療效果,神經損傷恢復的時間不同,一般中樞神經受損比如腦挫裂傷、腦貫通傷、脊髓橫斷傷等情況嚴重,神經細胞被永久性損害,這種神經損傷恢復時間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有的患者永遠無法恢復。 周圍神經損傷包括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神經根、橈骨骨折損傷橈神經等情況,神經受損比較輕,神經細胞只是收到壓迫和刺激,并沒有死亡,治療原發病,解除神經壓迫和刺激后,配合后期積極的康復訓練和理療,一般3~6個月即可恢復。 外傷、神經受壓等都會導致神經受損,出現相應的癥狀,比如肢體運動障礙、肢體感覺障礙、四肢麻木、肌肉酸痛、大小便失禁等。
2025-04-01 11:42:08 -
外傷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嚴重嗎
外傷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一般是比較嚴重的。 外傷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外傷引起腦底部或腦表面血管破裂,血液就會流入蛛網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患者會出現劇烈頭痛,呈脹痛或爆裂樣頭痛,并且難以忍受,多數患者會伴有惡心、嘔吐的癥狀,也可有意識障礙或者煩躁、譫妄、幻覺等精神癥狀。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并密切監護生命體征,該病的治療主要是止血,防止腦血管痙攣以及脫水降低顱內壓治療,對于出血較多,有腦積水明顯的情況下還需要進行腦室外引流術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預后特別差的一種疾病,該病的死亡率較高,而且2周之內的復發率也比較高,還有就是部分患者即使治療好轉,但是該病還有很高的致殘率,所以外傷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腦部疾病非常嚴重。
2025-04-01 11:42:07 -
四級膠質瘤最長壽命
四級膠質瘤最長壽命大約是5年,一般來講四級膠質瘤可以存活1-5年左右。 四級膠質瘤的惡性程度很高,一般預后較差,即使手術切除,也會有復發。而且這種腫瘤生長快,轉移快,所以這類患者的生存時間很短。臨床上,如果病人還在積極接受治療,他的生命可能還能維持1-2年左右,但如果他放棄治療,幾個月后他很可能就不行了。 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四級膠質瘤能活多久就要看患者的實際情況了。不過由于病情已經惡化和發展,建議患者做好心理準備。 四級膠質瘤是目前很常見的腦瘤死亡,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因此這種疾病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威脅。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許多疾病越早發現,就越有可能康復。否則,隨著病情的惡化,治療就沒有效果了。
2025-04-01 11:42:07